首页  >>  高教研究  >>  院校研究  >>  外语院校发展参考(2019年第3期)

外语院校发展参考(2019年第3期)

外语院校发展参考

The Developmental Reference for Universities of the Foreign Languages

2019年10月18日 第3期(总第27期)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专刊

习近平总书记论教育

要目

杨振斌: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地各高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学习新思想 同上一堂课——全国高校师生共同学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目 录

★金句速览

★专家解读

1.杨振斌: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3

2.张志坤:建设政治过硬育人高超的教师队伍                           4

3.杨付银: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6

★地区讲话

4.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10  

5.习近平寄语南开师生                                               14

6.习近平:发展职业教育,我支持你们!                               14

★学习贯彻习近平教育精神

7.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促进主题教育在高校深入开展   16  

8.深圳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17

9.各地各高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18

★高校积极实践

10.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21

11.学习新思想 同上一堂课——全国高校师生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22

12.不辱时代使命 不负人民期望——全国各地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                                    24

★未来展望

13. 总书记谈教育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人                              26  

 

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2、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3、9个“坚持”

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4、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5、6个“下功夫”

“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要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要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

6、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7、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8、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9、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各级党委、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党组织都必须紧紧抓在手上。

10、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杨振斌: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

新时代教师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树立正确教育观,提高政治站位,牢记教育使命,不忘育人初心,切实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大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

新时代教师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中成长起来的。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新时代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政工作,回答好“怎样培养人”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新时代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和育人情怀,切实把政治要求、理想追求和道德诉求转化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德塑人的育人实践,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在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和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全面客观理解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和开拓者;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新时代教师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回答好“为谁培养人”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四个为谁服务”既是理论阐释,也是政治要求,更是殷殷嘱托。新时代教师要把“四个为谁服务”作为人生信条和不懈追求。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新时代教师要时刻牢记“四有好老师”要求。有理想信念,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有道德情操,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扎实学识,始终站在知识发展前沿,不断充实、拓展和提高自己;有仁爱之心,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贴心人和引路人。

培育时代新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新时代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以理想信念教育铸魂,以爱国主义教育奠基,教育引导青年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永远爱党爱国,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提升道德品质,遵守公共道德、践行职业道德、恪守家庭美德;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张志坤:建设政治过硬育人高超的教师队伍

社会主义建设离不开各行各业的人才,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越发突出。育才由育师开始,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强调,坚持把教育事业作为基础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就要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通过改革释放教师创新创造活力,努力建设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

把牢方向,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坚持党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好方向之舵,领好前进之航,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员的精神脊梁。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就要压实党委责任,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和把关作用,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广大教师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增强价值判断、选择、塑造能力,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党委要通过组织学习、研讨、论坛等活动,推动教师充分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鼓励教师进修增长才干,生活上关心照顾,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教师工作各方面、各环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还要重点抓教师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师队伍建设。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党员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通常较高,以东北林业大学为例,党员人数占在岗职工的64.56%,抓住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全体教师队伍就有基础、有抓手。要充分发挥基层教师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选任党性强、业务精、有威信、肯奉献的优秀党员担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坚持党的组织生活各项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活力,健全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双培养”机制。

突出师德,把教师思政素质和师德水平摆在首位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古之师,把传道放在首位。今之师,承担着育人重任。大学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是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的成型期,也是学生知识架构、基础能力的形成期。作为高等学校,更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

做到“德高”,首先要做“大先生”。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教学是过程和程序,只在课堂上;教育是结果和效果,无处不在。教学是传授知识、提高能力,教育则是感化心灵和塑造人格。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多年以后可能会过时、被学生遗忘,但教给学生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学生一生的财富。“大先生”要担大任行大责,要提高站位,以对学生生命负责的态度育人;要胸怀高远,承担起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宏大使命;要滋养正气,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广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要通过“课程思政”,把所有课程都上出“思政味儿”,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做到“德高”,还要自觉提升修养。无论是“培养什么人”,还是“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都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谁来培养”。打铁还须自身硬,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给学生指点迷津,首先自己要提升修养、明道信道。想要培养学生具有崇高的精神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自己就要成为优秀的“示范者”。与“言传”相比,教师的“身教”更为重要。教师要成为学生做人的镜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教师只有以模范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才能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到学生的心中。

做到“德高”,也要有颗仁爱之心。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的鲜活生命,这就需要教师用爱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仁爱之心既是儒家哲学的基石,更是教师的职业底色,只有爱,才能宽容和关怀;只有爱,才能不计回报地付出。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家庭、社会太在意成绩分数,让教育变得僵硬,使学生缺乏爱的滋养。好老师要用爱培养、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深化改革,充分释放教师创新创造活力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全面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就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首先,要完善教师管理服务制度,健全教师专业标准,明确师德和心理健康要求,严把教师选聘入口关,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重考察,让真正素质良好的人才进入教师队伍。我们要完善传帮带机制,全面开展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重点面向新入职教师和青年教师,为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培育生力军。

其次,要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推动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相结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再次,要完善职称制度,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坚持分类指导与分层次评价相结合,建立符合教师岗位特点的评价机制,坚持德才兼备,全面考核,加强对教师育人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核,多维度考评教学规范、课堂教学效果、教学改革研究等教学实绩,加强聘后管理,加大对教学业绩突出教师的奖励力度,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引导广大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最后,要保障教师待遇权益,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教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共同唱响尊师风尚主旋律,使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为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而努力奉献和奋斗。

杨银付: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是“本”。忽视或弱化对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坚持,在培养人的问题上走偏了,我们为之奋斗的现代化事业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最重要的就是在事关办学方向的问题上站稳立场。

——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研究员 杨银付

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中,谈得最多的就是立德树人。党的十九大刚结束,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清华大学相关活动时就指出,教育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和反对派。2018年5月,北京大学120周年校庆,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又指出:“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还特别强调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强调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使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培养目标更为完整。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把“综合协同育人”作为根本途径。

要牢牢抓好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载体,体现着国家意志,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要严格落实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切实保证中小学开齐、开足、开好规定的各门课程,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的共同基础。教材是课程的主要载体,加强中小学教材建设,全面启用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科统编教材,规范各学科国家课程教材的使用管理,坚决避免以校本课程教材、引进课程教材替代国家课程教材等现象,切实维护教材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和教材,充分激发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课程实施力,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要注重实践育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学习应该是全面的、系统的、富有探索精神的,既要抓住学习重点,也要注意拓展学习领域;既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实践学习;既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专家学者学习,也要向国外有益经验学习。学习有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有实践知识的学习。”要坚持知行合一,学以致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熔炉中,在社会的大学校里,掌握真才实学,增益己所不能,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把“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要求。坚持“四个服务”,是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是统筹促进教育服务人的发展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要求。“四个服务”揭示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四个服务”作为根本要求,就要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作为根本宗旨。

办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的发展,发展教育必须把人民群众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作为奋斗目标。当前,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公平、优质、多样、特色需求的主要制约因素。要让人民群众在教育上有获得感,就要认真解决好当前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凡是不利于实现这个目标的做法都要坚决改过来。

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根本特征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根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教育最鲜亮的底色。要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要把理想信念教育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要加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教育,“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就是为了实现伟大梦想。

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落细、落小、落实,入耳、入脑、入心,让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少年儿童心中生根发芽,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

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的自信。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我国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权,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各级党委要把教育改革发展纳入议事日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熟悉教育、关心教育、研究教育。各级党组织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好的教育”的期盼,必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坚定不移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学校党组织建设成为基层先锋战斗堡垒。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依靠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就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依靠。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肩负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如果说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这是今天中国教师所要扛起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充分肯定教师工作贡献的同时,对广大教师提出殷切期望,希望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求我们认识到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要确保党牢牢掌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权,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推动教师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要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打造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要营造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的社会环境,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使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使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同志们:

今天,有机会同大家一起座谈,感到非常高兴。再过两天,就是五四青年节,也是北大建校120周年校庆日。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北大全体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向全国各族青年,向全国青年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近年来,北大继承光荣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德树人成果丰硕,双一流建设成效显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绩突出,学校发展思路清晰,办学实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令人欣慰。

五四运动源于北大,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始终激励着北大师生同人民一起开拓、同祖国一起奋进。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今天,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北大师生应该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从五四运动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是划时代的。

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我国发展的战略安排,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我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青年要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肩负起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我记得,1981年北大学子在燕园一起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今天我们仍然要叫响这个口号,万众一心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同学们、老师们!

近代以来我国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我们的今天就是这样走过来的,我们的明天需要青年人接着奋斗下去,一代接着一代不断前进。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借此机会,我想就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同各位同学和老师交流一下看法。

我先给一个明确答案,就是我们的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前不久,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向全体代表讲过:“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我讲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这种伟大精神是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创造和积淀出来的,也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党的教育方针,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大学对青年成长成才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此,有3项基础性工作要抓好。

第一, 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古今中外,关于教育和办学,思想流派繁多,理论观点各异,但在教育必须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国家存续、制度运行所要求的人。所以,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世界一流大学都是在服务自己国家发展中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世界人民心目中马克思至今依然是最伟大的思想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和一些早期著名活动家,正是在北大工作或学习期间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并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这是北大的骄傲,也是北大的光荣。要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深化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认识,教育他们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世界、分析世界,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发展走向,认清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让学生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科学思想基础。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转化为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自信。只要我们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上有作为、有成效,我们的大学就能在世界上有地位、有话语权。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才培养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办学就要尊重这个规律,否则就办不好学。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第二,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教师队伍素质直接决定着大学办学能力和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一大批各方面各领域的优秀人才。这对我们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样,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这也对教师队伍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考虑大学师资队伍的素质要求、人员构成、培训体系等。高素质教师队伍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组成的,也是由一个一个好老师带出来的。2014年教师节时我同北京师范大学的师生代表座谈时就如何做一名好老师提出了4点要求,即: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我今天再强调一下。

古人说:“师者,人之模范也。”在学生眼里,老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一言一行都给学生以极大影响。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建设应该是每一所学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既要有严格制度规定,也要有日常教育督导。我们的教师队伍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绝大多数老师都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受到学生尊敬和爱戴。同时,也要看到教师队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出现的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解决。要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第三, 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既要有高尚品德,又要有真才实学。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学硬件条件都有很大改善,有的学校的硬件同世界一流大学比没有太大差别了,关键是要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必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来建设,可以借鉴国外有益做法,但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大学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强对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的攻关创新。要下大气力组建交叉学科群和强有力的科技攻关团队,加强学科之间协同创新,加强对原创性、系统性、引领性研究的支持。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

同学们、老师们!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广大青年既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时代使命。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对广大青年来说,这是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

2014年我来北大同师生代表座谈时对广大青年提出了具有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这4点要求。借此机会,我再给广大青年提几点希望。

一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我们常讲,做人要有气节、要有人格。气节也好,人格也好,爱国是第一位的。我们是中华儿女,要了解中华民族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时时想到国家,处处想到人民,做到“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

二是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可见,立志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939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庆贺模范青年大会上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我们人生难得的际遇。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三是要求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才能充分发掘出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希望广大青年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求真学问,练真本领,更好为国争光、为民造福。

四是要力行,知行合一,做实干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每一项事业,不论大小,都是靠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干出来的。“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这是永恒的道理。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广大青年要努力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我在长期工作中最深切的体会就是: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

同学们、老师们!

辛弃疾在一首词中写道:“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我说过:“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新时代青年要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我们的奋斗中梦想成真!

习近平寄语南开师生: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

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

2019年1月17日上午,习近平在天津南开大学参观了百年校史主题展览,察看了化学学院和元素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并同部分师生代表亲切交流。习近平对大家说,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南开大学具有光荣的爱国主义传统,这是南开的魂。当年开办南开大学,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去培养人才的。我们现在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阶段,我们要把学习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宏大目标结合起来,为之而奋斗。只有把小我融入大我,才会有海一样的胸怀,山一样的崇高。希望你们脚踏实地,在新的起点做出你们这一代人的历史贡献,成为南开大学新的骄傲。

习近平:发展职业教育,我支持你们!

2019年8月2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习近平强调,西北地区因自然条件限制,发展相对落后。区域之间发展条件有差异,但在机会公平上不能有差别。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要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我国经济要靠实体经济作支撑,这就需要大量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大批大国工匠。因此职业教育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希望你们继承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大有前途。我支持你们!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重视职业教育,关心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工程,要上下共同努力进一步办好。

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推动一项项政策不断落地,助力职业教育更好发展。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全面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今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位置。

职业教育发展不断加速,将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技能型人才,更好推动国家发展、行业进步。

 

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

促进主题教育在高校深入开展

河南省委主题教育第十三巡回指导组组长杨健燕

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7所高校紧扣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重要讲话精神的精髓要义、精神实质,同时,又紧贴实际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形成了以上率下、上下联动,全员参加、师生热议的浓厚氛围,统一了思想、振奋了精神,激发了广大高校师生积极投身在中部地区崛起中奋勇争先,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绚丽篇章的满腔热情。

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期间,对第二批主题教育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四个注重”要求,即要注重分类指导,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重减轻基层负担,注重开门抓教育,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切实把党中央关于主题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搞好第二批主题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把第二批主题教育落实好、组织好,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一是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理论学习始终。紧紧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一鲜明主题,牢牢把握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突出主线,把这次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与总书记历次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与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的重要讲话,与习近平新时代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贯通起来学、联系起来悟,贯穿主题教育始终。

二是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调查研究始终。总书记考察调研河南时的重要讲话,涵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扎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抓好第二批主题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各高校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要关注总书记所关注的重点内容,紧密结合各校实际,围绕影响和制约本单位的主要问题和师生反映强烈的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课堂,把问题研究透,把对策建议提的准。

三是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检视问题始终。要按照总书记注重开门抓教育,注重解决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听取意见建议,坚持开门搞教育,广开言路,广泛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关注广大师生最急最忧最盼的问题,列出问题清单,做到问题找得准、原因析得透、改进措施实。

四是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穿整改落实始终。要按照总书记“要把‘改’字贯穿始终”的要求,坚持立查立改、即知即改,能够当下改的,明确时限和要求,按期整改到位,一时解决不了的,要盯住不放,持续推进整改,切实让广大师生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不断增强广大师生的获得感、幸福感。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省委通知要求,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把各项工作落实得更好,为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更大贡献。

深圳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3月19日,深圳大学召开中层干部大会,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18日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座谈学习体会,提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开拓特区高校思政工作新局面。

深大党委书记刘洪一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继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讲话之后,再一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作出的重要论述。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提出对思政课教师的“六点要求”和思政课创新的“八个相统一”,为高校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为做好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了重要遵循。

据了解,深大历来重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逐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校内外资源协同配合的“大德育”工作格局。学校着力强化思想理论教育,推进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全国首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验教学方法。深大牵头深圳14所高校成立了深圳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中心,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在深大,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为学生讲授“思政第一课”,实施“荔园树人”工程,以课堂教学、典型示范、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协同等为重要抓手,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践行路径,培养学生勇挑时代重任的使命担当和志诚报国“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以《深圳大学文化创新发展纲要》为统领,优化“三全育人”体系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生工作者、基层党支部和党务工作者的育人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学校管理服务各方面,形成全方位育人合力。

会议提出,学校今后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强化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把深圳大学建设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

各地各高校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近日,在教育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推动下,各地各高校广泛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专家学者们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高校宣传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广大师生送上一堂堂精彩的课程,推动实现了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国高校全覆盖。

讲师团巡讲,掀起学习热潮

“做学问要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成果只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国计民生起到推动作用,才算是经受住了检验。”6月5日,浙江工业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郑裕国在“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上的一番话,让台下1000余名师生深受触动。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表示,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要把握精神实质,在学深学透上下功夫;要遵循传播规律,在讲准讲活上下功夫;要注重学习转化,在落地落实上下功夫。

讲师团阵容强大,其中不仅有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著名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思政工作骨干,还有院士、长江学者等。他们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学习研究,精心备课备讲,面向广大师生讲清楚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学理支撑和理论内涵,讲清楚新时代教育工作的使命担当和广大师生的责任要求。

在北京,讲师团共60人,包括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思政工作骨干等。自5月23日开始,讲师团分成30个授课小组展开巡回授课,用1周左右时间完成了在京高校全覆盖。

在上海,组建了市、校两级讲师团,成员从高校党委书记、校长、院士、长江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和思政工作骨干中遴选。此外,上海将高校所在区域的中学政治课骨干教师也纳入活动中,学习对象由高校师生扩展到中学政治教师。

在山东,80余人组成的“山东高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分成了34个组,从6月11日开始,分赴140多所高校进行巡回授课。活动还将通过电视授课、网络直播等形式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实现全省高校师生全覆盖。

湖北、陕西、甘肃、黑龙江、云南、重庆,遴选专家骨干组成讲师团,巡回授课覆盖全部本地高校,持续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

“实体课堂”“空中课堂”“网络课堂”,覆盖全部高校

在“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中,不仅有“实体课堂”,还有电视授课、网络直播等“空中课堂”“网络课堂”。多地电视台播放专题节目,综合门户网站、教育网络媒体直播每场巡回授课,实现了全国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

在天津,当地制定了《天津市高校“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实施方案》,并在天津电视台设立“学习时间”节目,通过教师授课、师生对谈等形式,集中打造10期“学习时间”节目。

在黑龙江,讲师团深入80余所高校,讲授、解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和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并通过电视授课、网络直播、巡回授课等方式走近师生,形成全省高校师生学习新思想同上一堂课的生动局面。

在江苏,南京大学教授姚润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党的十九大代表徐川,分别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生动的马克思主义”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做新时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青年”为题作了讲授课。

在河南,充分利用电视授课、网络直播、巡回授课、新媒体等丰富载体,着力扩大覆盖面和受益面。活动中,还刊发了研究阐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优秀理论文章和师生心得体会。

在上海、湖北、陕西、四川、重庆,活动围绕中央关心、师生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高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样的大课不仅要上,还得多上”

“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在各地各高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师生纷纷表示,要切实将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高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政策体系、工作举措和育人体系、教学模式,转化为勇担大任、砥砺前行的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这样的大课不仅要上,还得多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教授感慨地说。“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遵循,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行动指南。”广大师生表示,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百年大计的高瞻远瞩。

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肩负的历史责任。广大教师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饱含了对教师队伍的鞭策和鼓舞,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的人生黄金期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高度契合,必须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了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信心。广大教师表示,要始终不忘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初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生们纷纷表示,要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努力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开展“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是学理化、课件化推进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贯彻的一次有效探索,将以此为契机,建立健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教育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第一时间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长效机制,持续深化对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研究阐释,不断推动学习转化,全面提升学习宣传贯彻工作质量。

 

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深刻阐述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大要求,坚定了广大思政课教师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的信心和决心,为我们推进思政课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

上一条: 外语院校发展参考(2019年第4期)
下一条: 外语院校发展参考(2019年第1期)